中国人为什么不买中国制造? || 友情链接
一位朋友最近从日本旅游归来,拎回一只新的大行李箱,里面塞满了化妆品。与其同去的母亲则坚持搬回来一只电饭锅。
另一位朋友与新婚妻子去了法国度蜜月,顺便疯狂扫荡了几只包。
国人海外消费热并非新话题,近年来可谓愈演愈烈。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
除了出国买买买,你还发现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新开了许多家跨境商城。有的80后家庭,从牙膏牙刷洗发水等日用品到电视冰箱等家电,几乎看不到一个是made in China。连日常食用的蔬菜和肉也来自进口超市。
这一点非常具有讽刺意味。要知道,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经接近25%,全世界大约80%的空调、70%的手机和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中国早已是“世界工厂”。而在中国制造的千军万马横扫全世界的同时,中国人自己却不愿买中国制造了。
尴尬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为什么要贴外国标才能吸引中国消费者?”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海滨在小组讨论上以一个这样的提问开始了发言。引起他这番感慨的原因是当时在网上被大量转载的一条消息:被国内消费者疯狂抢购的“日产马桶盖”其实是标准的“国产货”。
李海滨是一名从事机车车辆产品研发的工程师。他说,现在销售新产品,不加点欧美元素很难打动客户。他所在的公司从国外购买专利后进行了国产化制造,但是招标采购时,购买方要求提供国外原装产品。由于国外企业不愿意生产,只好将国内生产好的机车车辆运到国外贴标后再运回国,变身为“国外原装产品”再销售。
中国制造遭遇此尴尬有一些历史原因。有专家分析,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制造”一直是出口导向的,换回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却始终面临着以下两个尴尬问题:第一,“中国制造”始终面临着海外的贸易摩擦,近10多年一直高居榜首,“中国制造”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而中国许多出口产品很大程度上也只是“赔本赚吆喝”,出口利润非常稀薄;第二,“中国制造”国内售价远超海外并非怪事,而是板上钉钉的现实。有数据显示,一条Levi's牛仔裤,在美国的折扣店卖15-30美元,按照即时汇率(1美元折合6.82人民币)也就100-200元人民币;但同一条裤子,出口转内销,在国内的专卖店至少要卖700元。
同时,中国的税制基本上是增税导向的,导致了商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也大大抑制了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商务部此前的一份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大陆市场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当然还有一些更为现实的原因。中国制造中不乏一些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甚至造假的企业,特别是近年来食品安全的事件频发,令国人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度降至冰点。中国人为何不买中国制造?答案其实很简单。笔者问过几个朋友为何热衷海购,答案是:价格相对便宜,质量更安全,有保障。
是不是该撑中国货?
难道中国制造就质量不好了吗?堂堂“世界工厂”却无法提供令国人满意的商品?事实上,中国制造不乏好产品。之前国人在日本疯抢的马桶盖最终被证明很多其实就是中国产。
有评论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经济由重工业及出口向国内消费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中国很大程度上仍被视为廉价生产中心。
被贴上廉价生产中心标签的中国制造要打翻身仗,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有多位政协委员提出,中国制造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国人应树立信任中国品牌的信心,从政府做起,鼓励使用国产品牌,从而鼓励中国创新。
中国制造的实力确实已在崛起。“中国制造2025”更是为中国制造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有一批中国企业坚持创新,不仅造出了好产品,还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声誉。
在国内相当低调的中兴就是这样一家企业。5月16日,中兴手机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幅整版广告,上面用大字号英文写着:“感谢3000万美国消费者因为更佳的体验选择中兴”。
中兴在《华尔街日报》刊登整版感谢广告
这张感谢广告的背景是,在美国,中兴是第四大手机厂商(仅次于苹果、三星和LG),预付费第二,中兴正逐步成为美国通信市场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美国街头,随处可见拿着中兴手机打电话的人。此外,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南非等国家,中兴的市场占有率均为前5名。
市场占有率的获得靠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去年9月,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和德国工商会主办的“2015 IFA产品技术创新大奖”评选结果公布,中兴旗舰级产品AXION Elite(AXON天机系列的欧洲版)斩获了“用户体验金奖”,中兴也因此成为唯一获得去年IFA产品技术创新奖项的中国手机品牌。
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如此多的认可,中兴靠的肯定不是花拳绣腿。实际上,这家公司是典型的“技术男”。这位“技术男”在背后下了非常多的苦工。比如,每年坚持将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之中,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谷歌、苹果、三星等企业。在国内同类企业中也居最前列。
肯下苦工自然就有收获。截止2013年,中兴手机在国内专利申请量超过万件,智能手机方面更是多达3000件以上,位居国内手机厂商第一位。
中兴NBA营销获得巨大成效
除了手机终端,中兴在通讯业务上的实力更毋庸置疑。早在2007年,中兴就联手美国及高通,开发了美国第一种航空无线网络Gogo In-,以高科技手段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空中上网服务。截至目前,美国9家航空公司的1500架班机已经实现全面的空中互联网体验。同时,中兴也是唯一的一个中国厂家参加了美国政府所主导的智慧城市项目。
其实,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中兴背后也有许多拓展的艰难和不易。此次在美国主流媒体上的“高调感恩”也透露出这家具有超强韧性的大国企业的质朴本色和气度。
前芝加哥公牛队巨星斯科蒂·皮蓬体验中兴产品
然而,如此优秀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在国内却并未获得应有的支持,国人对于中兴在海外的受欢迎度也少有了解,这不免令人遗憾。
回到之前的话题,被贴上廉价生产中心标签的中国制造如何打翻身仗。笔者认为,在实力扎扎实实提升的这一前提和基础之上,还需政府、民众、企业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政府应鼓励企业创新,创造支持国货的氛围,民众应以实际行动支持优秀的国产品牌,而这些真正做得好的国产品牌也应学会“王婆卖瓜”,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这些优秀的品牌,从而形成“优币驱逐劣币”的良性效果。
中国制造正在企图摆脱过去的“价格战”,取而代之的是走出一条品质和体验的道路。而这条中国制造的转型与正名之路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