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管家】 2024中国主流类媒体资源有哪些? - 哔哩哔哩
144 2025-03-21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资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媒体资源范文第1篇
媒体资源建设是农广校体系基础建设的重头戏之一,是农广校加强自身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保证。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媒体资源建设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开发制作教学培训产品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农民实际需求至上”的原则,从方便教师与学员使用的角度出发,组织设计、制作出实用、优秀的多媒体课程教学资源。文字类教材应更多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加快更新速度,丰富品种门类,并加大开发具有田间特色,尤其是特色种养植品种生产技术类教材的力度。音像类教材要注重对文字教材重点难点的提炼,不能仅仅成为对文字教材的简单重复,要以生动、形象、直观来打动师生。对于新技术的讲解,要做到深入浅出,最好能模拟现场情景,让使用者真正掌握其精髓。
加大媒体资源开发投入,严把媒体资源质量关。加大力度开发建设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是保证农广校教育培训系统具有活力、后劲和长远发展优势的战略重点。面对新形势,在媒体资源建设经费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图文声像并茂、方便实用、易学易懂、受农民欢迎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使之与农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相适应,确保为广大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媒体资源品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媒体资源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培训的使用和成效,所以在开发制作的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品质优良。
发挥不同媒介自身优势,整合联动媒体教学资源。农广校媒体资源建设要注重对现代媒介的运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纸张等不同媒介各自的优势,并要学会将不同媒介进行融合,将其优势互补。例如,随着农广校教学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文字、音像教材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培训中,其实两者之间可以做一个很好地结合,发挥最大功效。可以采取在文字教材中增加对声像教材学习的引导和提示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学员学习声像教材,而不是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媒体资源范文第2篇
引 言
近些年,网络发展及其迅速,生活中各个领域都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当然新闻界也不例外。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介的人们带来了恐慌。有些人甚至大喊“狼来了”。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媒体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正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产生危机观念,于是传统媒体开始变革,开始适应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说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而2005年的纪念性的重大事件“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一专题的报道更体现了媒体间的合作。这篇论文,就是想通过现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些现实情况,来呐喊,网络与传统媒体不仅仅是竞争对手,双方只有合作互补有无才能实现最终的共赢,同时我也想论证:只有新闻界摆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才能促进双方媒体的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网络出现伊始,受众尚未形成网上看新闻的习惯,但是在几次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开始接受这种新兴的媒体。尤其是震惊中外的911事件,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事件是在网上率先传播的,其影响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网络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访问,而一些著名的新闻网站也一度出现了登陆不上拥挤不堪的地步。网络因其传播的实时性、交互性,内容丰富性,声音、图像、多媒体并举的优势,迅速异军突起。同时它的及时和多方位报道一时间使这个新兴的媒体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它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纸媒体末日即将来临。纸质媒体在许多方面仍占有一定优势。传统的大报、大刊、历史大部分长达几十年,有的甚至近百年,而我国网络媒体历史最长也不过3年。相当的读者还是依赖纸质媒体,也习惯于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争取读者方面传统媒体仍占有一定优势。
纪念抗战60周年,可以说是全国一个重大的活动,无论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都集中优秀采编力量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进行专题报道。这也是新旧两种媒体准备充分的一次交锋。各自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同时这也是他们未来生存形式的预演。但是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两种媒体的竞争虽然激烈,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泾渭分明的界限也在逐渐消失,交汇点是二者都是信息的提供者。中国的传播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合作,它们之间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这是个严肃而政治性极强的主题,如果单单依靠网络媒体的力量恐怕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在人才上,网络媒体不具有传统媒体所具备的大量的记者。在经费上,网络媒体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投放在单一的选题上。这对大多数网站来讲是两道难以逾越的“深沟”。在今天的重大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网络媒体中,只有那些雄厚资本的商业网站,或是传统媒体与网站联手行动才能支付这笔开销。一般的网站是没有这个资本的,更没有专业人才去完成这类重大的采访报道。而对于网络来说它作为媒体,有许多优势:其采编、排版、校对、出版、发行等工作全在网上进行,根本不需要和印刷厂打交道、不需要和邮局打交道。在获取信息的快捷性和阅读的方便性、多媒体性以及交互性、查找的容易等方面,因此,在此次报道中许多传统媒体都选择了网络媒体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如《广州日报》和《华商报》、网易等媒体合作,加强了报道与读者的互动性。实现强强联手。
其次,新兴的网络媒体从某种程度上赋予了纸质媒体新的生命力对于报纸来说版面的局限性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天出版一次而未能充分显示报纸的特点和优势,而互联网异军突起,为纸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得补充。所以新兴的网络媒体德发展对于纸质媒体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网络的崛起对于纸质媒体,是机遇多于挑战的。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报道中。对于传统的纸媒体来说,网络媒体的介入使之变的鲜活生动起来。如新华社的新华网,新华网的栏目有:“最新报道”,“纪念活动”,“暴行实录”,“亲历抗战”,“重要论述”,“战史一页”,“抗战名将”,“国际援助”,“图片故事”,“访谈连线”,“抗战启示录”,“抗日歌曲”。扩充了传统纸媒体的空间、补充了传统纸媒体的不足,此外还有《中国青年报》的中青在线 、《人民日报》的人民网等等媒体。
竞争、整合是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总体趋势,使事物不断更新变化和发展。媒体也不例外,传统媒体是昨天的产物,网络媒体是今天的产物,明天的媒体变革又将怎样,还得从今天开始。在现代社会里,传统媒体仍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媒体也迅速崛起,对社会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它们都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追随时代,各媒体的发展、进步也不断满足人们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当中对各种传播信息地索取与运用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增长使得新旧媒体的共生有了充足的土壤环境。而只有让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充分结合,发挥出各自鲜明的特色才可以创造出最大的传播效果。
虽然媒体网站拥有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队伍,但在人才结构上和主流媒体网站网络宣传政策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状况不相适应,尤其缺少管理、经营、技术专才。而网络媒体在这方面却拥有相当的水准,二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正好可以弥补各自的劣势。在网络经济遭受寒冬的时候相关的行业也会受到牵连,但是我们看到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经被人们接受,在网络不景气的时 候进行全面的横纵向联合已经是发展的需要,跨媒体经营的策略已经被提出,在传统媒体触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网络媒体开始把目光也投向了传统媒体,相互融合正是发展的需要和最大的助推器。因此融合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网络媒体与传统纸媒体必须实现优势互补,从受众的角度来讲:报纸面对的是一部分受众,而网络媒体面对的是另一部分受众,而只有两者联合起来才能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过,不过,受多方面因素所限,中国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目前尚处于低层面,一时还难以甚至无法进入产业结合的高层面。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存发展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媒体资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优化媒体 激发兴趣 古诗教学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很多文美意深的古诗。但是由于古诗与现在的时代相差甚远,再加上教师对古诗的误读,以及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落后,造成了古诗教学的困境。如何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感受这灿烂绚丽的古诗文化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应当从实际出发,合理地选用传统教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很好地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引起品读古诗的兴趣,充分融入诗词的美妙意境,达到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深切感受古诗的美丽与魅力所在。
一、科学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激发兴趣,引起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立体式表达而使效果生动逼真,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将大大增强。这样教育是快乐的,求知是开心的,轻松的。我们教学时要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回到遥远的古代,上出古诗的味道来,在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神奇与乐趣。如《清平乐?村居》,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宁静村庄,绿树环抱,炊烟袅袅等生动的画面,在这种情境下开展教学能把这节课变得有声有色,轻松活泼。让学生在欣赏Flas、学唱这首歌中感受到农村风景的美丽和农家生活的温馨,用多媒体让无声的课文动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领悟词中的意蕴。又如在教学李白的《望月天门山》时,如何让
学生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壮观,仅是课文中的短小的诗句就能让学生“望”见天门山吗?为此教学时我反复的利用网络搜寻天门山的资料组成完整的图画与动画,浩荡的长江之水、楚江怒涛的冲击、波涛汹涌奇观等让学生真正的“望”见了天门山,水拍石岸激起的江水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感受天门山壮观之景与博怀。让学生犹如“身临
其境”。
二、优化教学媒体,展现诗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充分表达教师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东西。语文课本所选内容贯古今,通中外,一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再加上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够丰富,对有些古诗所涉及的相关背景和内容缺乏基本的了解,这往往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出现障碍。教师可以适时地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与诗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展现诗歌情境,深度感知,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如教学《七律?》。在已经过去了70多年,离我们的学生已经很远了,要想很好的去体会中国工农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非常困难。教学中可用课件分别出示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路线图,以及要突破的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等历史背景资料,再播放《七律?》歌曲,配上画面。正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适时合理使用,学生“穿越了时空”,与一道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突破敌人的围追阻击,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胜利。
三、利用多媒体让古诗与现实生活对接,发挥想像,提高审美情趣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素材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古诗词给学生带来的情趣和韵味,“时而攀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时而观天门中断,望碧水东流;时而夜听风雨,细数落花;时而倚桥听流水,把酒话桑麻”。古诗词中的山川风物美不胜收。古诗教学教师要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相结合,要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紧密的与生活相联接,把不能表达的语句演绎成鲜活的形象。同时把字,句,图,文与观察,想象,等相结合,做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诗意,让学生们穿越到远古时代如《山行》中的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去亲身触摸远古的氛围,呼吸古代的气息,悠然走进诗歌体味情感。在教学的同时要根据古诗固有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媒体,通过画面,音乐,动画等素材渲染,突出古诗意境,营造美的氛围。这样古诗的内容就会变得活灵活现,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走近诗人的心灵,体味诗中的情感。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习作
媒体资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媒体资源管理 音像资料 数字化
从20世纪80年代,各个院校都积累了相当数量以磁带为介质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媒体资源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资料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建立一个容量充足、功能适合本单位院校的的媒体资源库及与之一体化的“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大量媒体资源的有序管理和高效利用,成了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一、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概述
从狭义上讲,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字媒体资产所做的管理、存储、挖掘和再利用:从广义上讲,是指通过技术的、行政的、市场的、资本的等各种运作和手段,实现媒体资产价值的优化。媒体资源管理MAM(Media )就是对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图片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信息,以及设备和固定资产等进行全面管理的系统。建立媒体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保存和管理好这些宝贵的资料,并使之得到最大利用。媒体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料,图片,文字,音频资料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编素材转码,信息及设备和固定资产等进行的全面管理。
二、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背景
1、在学院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珍贵的教学或非教学类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影像等资料,对学院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果一旦丢失,那就是无可挽回的损失。这些资料都是纸质或是其他材质的保存方式,保存时间是有限的,有的还是极易损毁与丢失的。如以磁带保存的资料,随着时间的流逝.磁带本身的掉磁、氧化及播放设备的淘汰,保存在磁带上的大量具有科研价值的视音频档案资料需要抢救。而且以磁带为记录仔储方式.已不适应当前数字化视频制作管理的需要。2、学院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称为教育技术中心,都存有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音视频、文本和图片等资料,但实际上对多媒体具体内容的查找,频繁的转换格式,还是采用人工方式对传统介质进行查找,不仅浪费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导致视音频档案资源的质量急剧下降。
三、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在高校中的应用
目前,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院对视音频等档案资源的磁带管理工作中.该系统实现了对视音频资料的智能化处理和内容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我院特色视音频资源的历史价值与实用价值。
1、系统构成
系统硬件主要包括:MDC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上下载工作站、编目检索工作站、光纤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KVM切换器、光纤磁带库、光纤磁盘阵列、UPS电源。系统采用FC SAN网络结构。
2、系统的功能模块
系统主要包括:管理控制台模块、采集模块、资源剪切模块、任务分配模块、编目模块、审核模块、C/S检索模块、B/S检索模块、下载转码模块、XML文件导入导出模块、存储迁移模块。
3、系统的工作流程
(1)内容的产生阶段。采集人员通过采集工作站提取源素材并导入媒体系统,在采集工作站经过简单的编目后提交到任务分配工作站,此时的素材为“待编目”状态。(2)内容的管理阶段。提交到任务分配工作站的“待编目”素材,经过任务分配人员给编目人员分配任务,编目人员就或得了编目的素材,开始进行深层次的编目,编目好的素材提交到检索工作站,其他的人员就可以在检索工作站检索到该素材,此时审核人员可以进入审核工作站,对素材进行审核工作,不符合要求的素材则打回重新编目,当然此时打回的素材在检索工作站中是检索不到的状态,在审核工作站中符合要求的素材给予通过,此时的素材则为“通过审核”状态,此时他将不需要在进行编目。(3)内容的阶段。通过检索工作站可以将视频文件下载到本地,或者导入到非编系统、网络播出系统以及其他的媒体进行,还可以回调到下载工作站,通过下载工作站录制到磁带上。系统管理工作站可以管理整个系统,对素材文件的状态可以强制性更改,进而可以更改系统工作流程(建议该功能不要常用)。
媒体资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数据库;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035-02
and of //Yu Hui
With the , is very rich. Audio and video data of adapt to the new . In this paper, with the work, the of to the of . In order to the of , to adapt for the new of the .
Key words ; ;
1 外语多媒体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也有了巨大的变化,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语言实验室,涌现出大量的新型教学设备和方法[1],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语电化教学中,数字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推动了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发展,传统的音像资料管理已经不适合新环境下外语语言学习的需要,外语音像资料管理已经转变为外语多媒体资源管理模式。
目前外语学习与研究的资源很丰富,就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多媒体资源来说,既有大量的音像资料实物资源,如磁带、录相带、CD、VCD、DVD、MP3,以及教师制作的学生自主学习教案,又有互联网提供的网络资源,还有卫星接收系统提供的包括CNN、BBC、NHK、NOW、ABC、BW-TV、TV5、等8套节目的实时转播。要将这些资源应用于外语学院自主学习平台和局域网以方便学生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这就要求对这些资料要进行数字化管理,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即建立多媒体资源数据库。
2 外语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
2.1 多媒体数据库的概念
多媒体数据库需处理的信息包括数值()、字符串()、文本(text)、图形()、图像(image)、声音(voice)和视像(video)等。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运用和共享的数据库就是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不只是具有存储管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还应该能把多媒体统一起来,支持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语义查询和管理。
2.2 多媒体数据库的开发
1)建立数据模型。建立数据模型是实现多媒体数据库的关键。目前实现多媒体数据管理的途径主要有4种,都需要使用与之对应的数据模型。
①基于关系的模型:在传统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使之支持多媒体数据类型。
②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型:以此实现对多媒体的描述及操纵。
③基于超文本()模型或超媒体方法。
④开发全新的数据模型:从底层实现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该方法首先建立一个包含面向对象数据库核心概念的数据模型,设计相应的语言和相应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
2)方案的设计论证。依据外语实验室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存在的实际情况,系列操作系统的普遍使用,而 C++和MS SQL 作为公司的系列配套产品,与操作系统结合紧密,因此,设计的方案如图1所示。通过对外语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设计的方案如下所述。
一个比较全面的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正常的用户登录及注册功能;允许用户(包括管理员和普通用户)随时修改个人信息;管理员对多媒体教学资料进行数据转换和编辑;管理员对多媒体数据库进行维护、修改和备份;普通用户对数据库进行多媒体资料的查询、观看。
多媒体数据库主要有3种结构:组合型多媒体数据库结构、集中型多媒体数据库结构、客户/服务器多媒体数据库结构。在考虑外语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所能提供的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论证,采用第二种数据库结构,即集中型多媒体数据库结构,其结构如图2所示。即将所有的多媒体数据集中到一个单一的数据库中,对各种媒体统一建模,统一进行管理与操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语实验室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同时又节约了硬件成本,使得多媒体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立即得到使用。
3)在数据库中建立新表并输入数据。通过采集数据信息,利用实体关系模型(ER)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消除数据冗余,可在该多媒体数据库中创建5个新表,设定所有列的名称和它们的属性,如图3所示。
2.3 结果分析
该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能够满足基本的要求:
1)利用多媒体转换系统将多媒体资料正确地转换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据,并将多媒体教学资料存储进入计算机磁盘中;
2)通过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实现对多媒体数据的数据库管理,利用数据库系统能够对多媒体教学资料进行常规维护、查询和检索等任务。
3 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的管理
通过这个外语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完成对多媒体资料的信息转换,对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料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同时需要对用户进行监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以对多媒体资料进行查询、浏览。在外语实验室中存储的多媒体资料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够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必须通过一定的转换采集设备把它们变为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和存储的数字信息。通过语音、视频转换设备和相应的应用软件将其进行转换,并存储在计算机上。在操作多媒体数据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调用多媒体数据库中的数据对其进行查询、播放、管理等操作。
在多媒体资源库管理中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中的资源整合与利用[2]:充分发挥外语自主学习平台、校园网、局域网、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的作用;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现有大量的音像资料进行再开发;广泛收集、整理各类教材资料和现有的库存资源存放资源库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互。
2)资源保护:通过各种途径艰辛搜集到的珍贵资料,如大学生外语演讲比赛、大学生外语辩论会等,这些资料具有相当高的保存价值,通过先进的音像资料管理系统,把它们作为宝贵的资产加以保护、保存起来。
3)管理要到位:管理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外语多媒体资源库的管理不同于传统的音像管理,其管理人员既要具有资料专业知识,又要有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的知识,这些管理人员是保证资源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员要持续不断地收集教育资源,整理和入库,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管理要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